当前位置: 首页 / 走进巴宜 / 巴宜简介

巴宜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资料(自治区级文保单位)

巴宜区政府网站 2019-01-20 来源:巴宜区文化局 【字体: 【打印文本】 分享到:

巴宜区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资料(自治区级文保单位)

1.地区烈士陵园

林芝地区烈士陵园位于八一镇巴吉村南约200米的尼洋河北岸坡地。陵园修建于1999年,由国家投资130万元,把分散在达则、大柏树和甲当嘎的烈士墓全部迁葬至此,共安葬烈士99名,其中包括在2000年易贡抢险救灾中牺牲的7名武警战士等。这些革命烈士有的是和平解放西藏、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中英勇捐驱的;有的是在西藏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中英勇牺牲的。他们为解放西藏、发展西藏、保卫边疆、建设林芝作出了不朽的功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2009年10月16日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状况:陵园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由纪念广场、革命烈士纪念碑、陈列馆、悼念馆、墓区等组成。纪念广场面积600平方米;纪念碑位于烈士陵园的中央,石碑上阴凿有藏汉双语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革命烈士纪念碑为并肩耸立的双碑烘托着红五角星的造型,象征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藏汉团结和军民团结,碑底宽3.2米,高14.8米;纪念碑两侧是悼念馆和陈列馆,墓群每9座为一组,排列整齐。

墓葬位于烈士陵园的南面,纪念碑南约10米,墓葬东西横列4排,南北纵列36排,横列第一排和第四排各有18座墓葬,横列第二排和第三排各有36座墓葬。墓葬类型有只有1种,地表砌成前高后低、前宽后窄的坟丘,外表覆水泥。墓地最东北侧墓编为墓1,最东南侧墓编为墓2,最西北侧墓编为墓3,最西南侧墓编为墓4,墓葬均保存基本完好。墓葬规模均相同,以墓1为例,封土坡脚前端长1.2米、后端长0.82、侧边长1.65米,封土高0.97米。

张国华题词的碑刻位于陵园的东面,有简易的保护建筑物(现未完工),纪念碑东约40米,碑刻为长方形,张国华题词阴刻在石碑的西面,内容为繁文书写的“为了巩固祖国统一,为了西藏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的同志永垂不朽。公历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日”。石碑高1.08米,宽0.62米,厚度0.1米,“公历一九六一年三月二十日”字体较小,字高0.2米,字宽0.2米,其他字体高0.7米,宽0.6米,列距0.55米,行距0.35米。

自然与人文环境:林芝地区烈士陵园地处尼洋河北岸坡地,南距河边约500米,高出河面约20米,海拔3015米。陵园周围大多生长杂草,属高原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林芝地区烈士陵园北约100米为318国道,北约200米为巴吉村居住点,所在地巴吉村有村民89户、428人,此地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半农半牧经济,耕地面积1092亩,主要种植有小麦、青稞、豌豆等农作物及油菜等经济作物,主要养殖牦牛、犏牛、马、猪、羊、鸡等牲畜。

2.布久色吉拉康

    布久拉康位于布久乡多登村,全程路面为柏油路。布久拉康建于唐朝,距今约有1400多年的历史。最初于七世纪初,吐蕃赞布松赞干布为镇压堪舆家所说罗刹女右肘而倡建的四个拉康之一,该拉康在历史主要文物有十一面观世音佛,松赞干布时期的石制神灯、莲花生大师足印等,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

    该拉康自1984年重建以来,尊奉柠玛派,2003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有僧尼3名(包括活佛),该寺曾遭受战祸和自然灾害破坏,几度被毁,几度重建。现存主要文物有十一面观世音佛,松赞干布时期的石制神灯、莲花生大师足印等。

3.桑杰庄园

桑杰庄园位于鲁朗镇扎西岗村,距林芝市委市政府和巴宜区政府驻地八一镇75公里。桑杰庄园始建于19世纪初,以它的最后一代庄主的名字命名。

    桑杰庄园历经100多年的沧桑变化,损坏严重。据老人讲,桑杰后代在1959年实行民主改革初期,散至各地,不知其踪,而桑杰庄园的财产被分到各家各户。现存的桑杰庄园只剩一座占地200余平方米的两层主体建筑,一楼为大门、马鞍库房、农奴住房、粮仓等共有7间;二楼为桑杰卧房、其女儿卧房、贵宾会客室、经堂、普通会客室、厨房、酥油仓库、糌粑仓库、铁器库房、厕所等共10间。房内陈设有从民间找回的桑杰庄园原有的生产生活用具。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工布藏族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4.工布第穆萨摩崖石刻

第穆摩崖石刻位于巴宜区东南方向米瑞乡玉荣增村附近,距离巴宜区委区政府20多公里。该石刻面向西南,处于凹地里,上面盖有石板,四周垒有围墙,据刻文年代已有1200多年历史,字迹依然清楚,这块摩崖石刻是公元9世纪藏王赤松德赞颁赐给工布王的盟誓文书,并勒石为纪。

是关于林芝历史的最早记载,上面记载了这样一段历史:

雅隆部落的第一代首领聂赤赞普,从波密来到工布的拉日江多神山,从这里开始他的雅隆部落首领生涯,前后共经历七世,全驻锡于藏难青瓦达孜宫。公元一世纪前后,因雅隆部落君臣之间发生权力争斗,第七代藏王止贡赞普被杀,他的两位王子即聂赤、夏赤逃到工布地区。后来弟弟夏赤从波密返回雅隆,成为雅隆部落的第八代赞普普德功杰,而哥哥聂赤则留在工布地区成为工布人的首领,开始了工布王的沿袭。

5.新华印刷厂旧址

 新华印刷厂旧遗址地处八一镇多布村,318国道沿线。新华印刷厂是西藏民主改革以来,西藏最早修建的第一所藏汉文出版物印刷厂。2010年被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华印刷厂遗址目前仅存厂房,内部现仅见部分设备残体。它是西藏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具有一定教育意义和史料价值的近现代西藏重要厂矿遗址,恢复该遗址将对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程和进行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保护价值。

6.林芝毛纺厂

    林芝毛纺厂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八一镇。毛纺厂修建于1966年,是由上海市毛麻公司纬纶毛纺厂的全部人员和全套设备整迁进藏而成,是西藏第一个现代毛纺厂。20世纪90年代,毛纺厂受全国纺织业大规模重复建设的影响,产品销售市场疲软,销量锐减,1998年和1999年分两批职工下岗,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2000年将毛纺厂全部毛纺锭列入国家压锭范围,2004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统一,由西藏公路工程总公司对其兼并,使得林芝毛纺厂牌子和部分建筑、设备保存下来。林芝毛纺厂现已停产,现由主厂房、锅炉房、纺线车间、新办公楼、旧办公楼、宿舍等部分组成。

   主厂房位于毛纺厂的中央,座北朝南,正门朝南,目前墙体、屋顶保存较好,墙体由石块垒砌而成,单檐悬山式屋顶,屋顶由木板搭建而成。主厂房主要由梳纺车间和染色车间两个车间组成,设备存在,从南往北共四间房,靠南的前两间房为梳纺车间,第一间房主要用于对来料的梳理加工和利用鼓风机将来料输送到第二间房,第二间房主要对来料的纺纱等。第三间、第四间房主要用于对来料的染色。

锅炉房位于毛纺厂的西北面,距主厂房以西北10米,二层建筑,土石结构,墙体为石块垒砌而成,平面屋顶。

纺线车间位于毛纺厂的北面,距主厂房以北20米,正门朝西,一层建筑,石木结构,墙基为石块垒砌而成,墙体为木板结构,单檐悬山式屋顶,设备不存在。新办公楼和旧办公房位于主厂房西南面50米处。旧办公房座北朝南为砖石结构,一层单檐悬山式屋顶;新办公楼座南朝北为钢筋水泥结构,屋面为平顶。宿舍位于新办公楼以南隔毛纺厂大道150米处。30多座宿舍。

林芝毛纺厂规模较大,是西藏第一个现代毛纺厂,鼎盛时期林芝毛纺厂产品共有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建厂以来实现工业总产值3.59亿元,实现利税8000余万元,累计安排就业2000余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林芝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议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保护和管理力度,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一步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7.林芝十八军军部旧址

    十八军军部旧址四栋建筑分别是一、二、三、四号楼。其中,一、二、三号楼建于1962年,均为砖木结构,三号楼为原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中央西藏工委书记、西藏军区第一政委张经武同志下榻处,一号楼为原中共西藏自治区第一书记、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将军下榻处,二号楼为原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书记处书记兼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十八军政治委员谭冠三将军下榻处;四号楼建于1998年,系砖混结构,为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同志视察我部期间拨款修建。四栋建筑自建成以来,曾多次接待过党和国家领导人、军委总部首长,以及历届自治区党委主要领导,各级领导都充分肯定了四栋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责任编辑:王黎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技术支持:林芝市政府电子政务中心 主办单位:巴宜区人民政府 电话:0894-5883862

工信部备案:藏ICP备11000170号-3 藏公网安备 54262102000040号网站标识码:5426210001